对联又称楹联,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艺术形式,它根植于我国古老的汉文化沃土中。
对联虽然只有简简单单的两行字,却能蕴含无限的智慧和情操,且老少皆宜,雅俗共赏。
古人常以对联怡情取乐。
宋代时,苏东坡就经常和佛印和尚、才女苏小妹以对对联为趣。
明朝时,也有很多对联高手,比如大才子解缙,诗画双绝的唐伯虎。朱元璋也是个对联达人,他还曾号召大家在家门口都贴上对联。
清朝时,对联流传得更加广了,也更加雅俗共赏。
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个清朝的对联小故事。
话说清朝乾隆年间有一个姓王的秀才,这个王秀才家境一般,但很有才学,闻名乡里。
此外,王秀才长相秀气,又十分热心上进,经常给乡亲们写对联,大家都觉得这个小伙子不错,加上二十多岁的年纪,王秀才妥妥的一个潜力股啊。
很快就到了赶考的年份,王秀才的家人都很支持他去考试,但因为家贫,王秀才买不起马,只能步行去京城。
本来他是和其他人结伴而行的,但王秀才估计平时锻炼的少,体力很差,因此便渐渐掉了队。
王秀才倒也不急,但没过几天,王秀才独自走着,身体乏力,却一直没有看到客栈。
众所周知,古代治安条件并不好,即使是太平盛世,也常有强盗出现,《西游记》中,唐僧的父亲陈光蕊就是被强盗所劫的。
因此,古代在野外留宿是非常危险的,何况万一要是有狼呢?
言归正传,王秀才无奈埋头往前走,希望能找到一个客栈。但直到傍晚,王秀才也没找到客栈或驿站,到了天快黑的时候,王秀才终于看见了远处有袅袅的炊烟。
走进一看,王秀才发现这并不是一个客栈,而是民居,王秀才顾不了那么多,只能硬着头皮去敲门。
开门的是个慈祥的老者,王秀才生怕被拒绝,赶紧自报家门,表示自己是个秀才,此番是进京赶考的,天色渐晚故而投宿。
老人看到王秀才一副读书人模样,便放下了戒心,并招呼自己的女儿端来饭菜款待秀才。
没过多久,一位长相标志的姑娘就走了出来。
了解完来龙去脉后,姑娘表示,王秀才过了父亲那关,还得过自己这关,要不然可不能吃这饭菜。
怎么过关呢?姑娘平时就喜欢看书,尤爱对对联,便提出以对联试之,要是他是秀才肯定就能对出来。
王秀才见姑娘在为难自己,却也不恼,毕竟有求于人家,而且对对联也是自己的拿手好戏。
姑娘手抚下巴,思索一番,便出一上联:一人一碗一口锅。
说罢抿嘴一笑。
王秀才哪里不懂得,这对联虽不难对,却分明是姑娘觉得自己寒酸,又无成双成对,在取笑自己呢。
王秀才也没恼怒,他起身略走几步就对出一个工整的下联:单被单床单身人。
姑娘一听,却是又羞又恼,本来想取笑一下这个落魄秀才的,却被反将了一军,姑娘羞得走开后,却也有些钦佩秀才的得体和才学。
王秀才见状,知道姑娘也没生他的气,便大方地住下了。
过了一天,王秀才向老者和姑娘拜别,老者一家也预祝秀才金榜题名。
没想到的是,王秀才果真有大才,居然考中了一甲第二名榜眼。
衣锦还乡的路上,王秀才骑着高头大马来到老者家,大家都以为他是来拜谢的。但除此之外,王秀才还有一个重要目的,那就是提亲,原来王秀才也早被姑娘的才学和样貌所吸引。
既见君子,云胡不喜,姑娘何尝不在等他的君子。
最终,二人结为夫妻,为那副对联写下了一个完美的结局,二人也不再是一人一碗一口锅,单被单床单身人了。
大家有更好的下联吗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。